最近的身心靈讀書會講到一個概念,對我的憂鬱狀態有很大幫助--「次要經驗與主要經驗」

主要經驗
就是你當下環境的感覺,溫度、濕度、安全感與否。

次要經驗
就是你從任何媒體、書本、網路讀來的經驗感受,好比看到新聞上報導中東戰爭死傷慘重,這是由意識創造的「觀念世界」。

現代人往往會把次要經驗當成主要經驗,注意力都放在次要經驗,卻忽略了當下環境的安全、平和、溫暖,這也就是憂鬱症的主要因素之一。好比我們看電視上死傷慘烈的恐怖攻擊,覺得很可怕,但我們不會設想台灣隨時會發生這類事情,不會把自己活在「隨時會被恐怖分子炸傷」的恐懼,也不會設想「三公里外的獅子」會來咬我們,但是我們卻習慣把許多未來未知的恐懼放在心上,這就是落入次要經驗替代了主要經驗的陷阱中。

舉例而言,有人被過去「因為性別氣質比較娘」而被取笑的負面次要經驗困住,一直感覺與人交談是危險的,或是過去曾經被誰狠狠否定自己,甚至排擠等等的,就一直惦記著這個次要經驗,反而沒有把感受專心放在當下的一切,想想看,當下的你有水、有陽光、有食物、有遮風避雨之處,這才是真正的主要經驗,也就是佛教禪定中常常說的,要專注「當下」的感受。

擔心著未來要怎麼辦、過去的經驗如何,就像擔心著三公里外的獅子,大腦誤將次要經驗視為主要經驗,使得身體細胞一直處於備戰狀態,因為感覺不安全,所以準備隨時迎戰或逃跑,長期緊張的身體就像狼來了一樣,一直喊狼來了狼都沒來,直到狼真的來了,身體細胞也早就累壞了!如果持續投射這種假警報到過去、到未來,漸漸的人就會感到絕望、無力,就容易導致憂鬱症。

因此,我們要未雨稠繆,盡力在當下做好準備,而不是杞人憂天,擔心著許多事情,卻只有擔心,而沒有行動,擔心「三公里外的獅子」就是把自己放進了次要經驗中。

「主要經驗與次要經驗」的說法,比「不要想太多」還要更能令我感悟,這段期間滿載的擔憂,似乎就突然蒸發了。

有位父親一直活在過去的次要經驗中,一直覺得自己沒用,沒有善盡父親的責任,沒有把感覺放在現在的主要經驗,即使孩子都獨立自主了,他還活在過去的懊悔,而沒有看現在家人都健在,是多麼美好的事情,現在才是主要經驗,活在過去、擔憂未來,那真的太可惜了!

也有人一直很焦慮掉髮問題,怕自己會禿了變醜,甚至擔心到不想活了(他同時也擔心著很多事情,這只是最後一根稻草),但擔心再多也沒用,只能付諸行動,把作息調整好、去買藥擦,再沒好就去買藥吃,「不要投入時間在擔心」,而是把握自己能做的,剩下的自己無法控制的因素,就隨它去吧!

當下即是威力之點
活在主要經驗中,就是禪的智慧
也是賽斯的精神

盼人們學習到主要經驗與次要經驗的差異
走出憂鬱,活在當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奧克羅‧心靈旅程 的頭像
    奧克羅‧心靈旅程

    聖‧奧克羅的旅程

    奧克羅‧心靈旅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